找到相关内容196篇,用时3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彰所知论

    。差别成四。味谓舌缘之境。有其六种。甘酸苦辛咸淡。触谓身缘之境。因触四大果触。滑涩重轻冷热饥渴等。言无表色者。谓律仪不律仪俱相违色。此是色蕴。二心法者有六。谓眼耳鼻舌身意识。六即是识蕴。三有法者。...文身等十四法又义摄内破和合众。曰不和合。造业果于自成熟。犹如负债终不唐捐。物等亦系。不相应行。一切有部。色心三有别物。经部师说。是彼三法假说分位。除彼受想。四十有六。有法。及不相应。名曰行蕴。...

    八思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44357570.html
  • 《坛经》中的不二思想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

    七十五法,计有色法十一种,心法一种,有法四十六种,不相应法十四种和无为法三种。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则分析为五位百法,分别是心法八种,有法五十一种,色法十一种,不相应法二十四种,无为法六种。除数量有所增加,心法和色法的位置不同了,但两者的分类标准却是相同的,即色法、心法、有法不相应法和无为法五类。中国佛教中对诸法的分类,法相宗坚持了五位百法的方法,除此之外,就推慧能的分类了。这表明是...

    法 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663986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学通论(1)

    行蕴的行与前章诸行无常的行范围不同,诸行之行是一切有为法的总称,即五蕴皆称为行。此行蕴只是有为法中的一部分,它是以思为首的有法(除受和想)和不相应行法。行的意义即行动行为。它的作用在对外境发起反应...了。  (五)识蕴  识蕴是心理作用的总体,它依根缘境而起。最初对色、声等境发起感象感觉的便是它。受想行识是依它而起的。受想行活动的时候也便是识活动的时候,在佛学里称它为心法,受想行,为有法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2364811.html
  • 王恩洋:《佛学通释》上卷(2)

    ?  一切法者,略有五种:一者心法,二者有法,三者色法,四者心不相应行法,五者无为法。  第一心法,略有八种:谓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、末那识、阿赖耶识。  眼识者,识谓了别,于诸境界...种种业,集种种果,(业由作,报由心受,是为业报依也。)一切最胜,是故先说。  第二心有法略五十一:遍行五,别境五,善十一,烦恼二十六,不定四。遍行五者,谓作意、触、受、想、思。  警心令起,引趣自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581764966.html
  • 唯识宗略说(2)

    "回小向大",从兄无着学习大乘法相教义,为说明"法相之学",造《百法明门论》,将万法归纳为百种,略为五位百法。五位是:一、心法;二  、有法;三、色法;四、不相应行法;五、无为法。其中”"有八...有法"。,是从属于心王的作用。心王和并不是在一个实体上截然划分,而是一种名言施设,为了建立我人的分析概念而已。  心识主体有八个,前五个是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也就是前五识,具有了知外境的作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2068376.html
  • 王恩洋:心经通释

    生思。由此思故,思作诸善,思作杂染,思作分位差别。又即此思、除受及想诸余有法、并不相应行,总名行蕴。思最胜故,诸行导首,是故偏说思造善等。云善者、即是信等。云杂染者,即是贪等。分位差别,即得非得等诸不相应行。一切有法、总有五位,谓遍行五、别境五、善十一、烦恼随烦恼二十六、不定四,总五十一。不相应行得非得等,生住灭等,总二十四。一一详辩,具见法相典籍。贪等烦恼,如上已明。此中略说信等善法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0069131.html
  • 《慧远问大乘中深义十八科并罗什答》(续)

    主体,也称为心王。心数法,又称为法、有法,是相应於心王而起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,即在发生作用过程中引起的各种心理活动,因为是依心而起,系属於心,不能独立,与一起才发生作用,即为所有,所以,称为。小乘说一切有部分心法一种(心王,包括六识),有法四十六种。大乘瑜伽行派分心法八种(八识),有法五十一种。参看《俱舍论》、《成唯识论》。   ⒀六识为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1/06562293158.html
  • 《唯识观大纲》

    、同缘一境。八识心王,于五十一心有法中,各与其相应之有法而转;与识相应,随识而有,是故唯识。次论色法,今言物质,在佛法义说有二性:一者变灭,二者窒碍。宇宙万有,前   六心王对境,皆可云色,...变,何以言之?自体相为自证分,其作用相则有能,能者见分,者相分。相分变现,唯见取,自证知,故云唯识。   复次、假法心不相应行,行表行蕴,遮非无为及色、受、想、识蕴;不相应,遮非有法...

    太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1239814.html
  • 五位百法——佛法中对世间万有诸法的分类

      二、  又作心数、有法,是从属于心王,与心王相应的种种复杂的精神作用。  心王与的差异,在于缘取外境的方式不同,心王只缘取对境的总相;则兼缘对境的总相与别相。例如当我们面对...四十九种心有法及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,共七十三法。  识蕴,即八识心王。  百法之中,心法及有法计有五十九种,约占百法的五分之三,可见心识活动的复杂性。又百法中的九十四种有为法都是因缘生的假法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447521.html
  • 五位百法

    末那识又名染净识。  第八、阿赖耶识:是前七识的根本,能含藏变现万有的种子,又名藏识、种子识。是诸识中作用最强的,所以又称为识主。    二、  又作心数、有法,是从属于心王,与心王相应的...二十四种心不相应行法,共七十三法。  识蕴,即八识心王。  百法之中,心法及有法计有五十九种,约占百法的五分之三,可见心识活动的复杂性。又百法中的九十四种有为法都是因缘生的假法,凡夫由于迷惑妄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4447988.html